教学教研
联系我们

花园初级中学

地址:郊区陈瑶湖镇花园街道北大街

电话:0562-2931019

网址:http://www.tlhycz.cn/

教学教研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学教研 > 教育微视频述评(转发)

教育微视频述评(转发)

发表时间:2015/11/18 9:44:31  浏览次数:1571


教育微视频:奔跑的力量

            ——安庆市第三届教育微视频评述

    我不知道你给我多少力量,但是我知道,因为读你,我明白了:奔跑是一种力量,也是我唯一的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题记    

 秋阳正好,生命正成熟。这样的季节我特别喜欢。明亮但不耀眼,这该是生命最好的状态。被秋阳暖着,第一次走进碧桂园二中分校,为了参加教育微视频评比。这是我第三次参加了。但我仍满怀期待,满怀希望。在我看来,教育微视频,乃生命之动力源。你会从中获得生之力,爱之暖。

 此次微视频的主题是“奔跑”,参赛作品涉及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等不同学段,参赛者以自身的经历或他人的经历选取真实的、感人的、典型的故事,从坚强、勇敢、执着、责任、不放弃、凝聚力、追求理想等多个角度诠释了“奔跑”的内涵,充分展现了我市广大师生锐意进取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
有花一朵,向阳生香

 与前两届微视频不同,此届微视频评比有不少学生参与。他们的作品令我惊讶、欣喜,继而感叹:青春真好!

 《奔跑吧,志愿精神》讲述了安庆二中“I DO”社团成立前前后后的故事,成立前取社团名字时热烈的讨论,成立后遭质疑时的“彷徨”,迷惘、沉思之后的“坚定”以及“IDO”精神在校园、在社会的践行与传播……从中我们感受到“青春之美”。青春之美,美在智慧:“I DO”社团的独特创意;青春之美,美在坚持:“I DO”在困境中的不离不弃;青春之美,美在传递:用自己的行动来传递,从校内延伸到校外……青春之力如旭日喷薄!“I DO”带给我们满心的灿烂与满身的力量。而视频中的两段乐曲《Shining Friends》和《志愿精神之歌》(孩子们自己创作的)恰当、及时的引入,顿时让作品熠熠生辉。《Shining Friends》,在志愿者经历困顿迷茫之后在校园里仍坚持“I DO”时响起——扶起骑车摔倒的同学,帮同学搬运矿泉水,给清扫校园的同学送矿泉水,被送水的同学又想到了正在教室里的同学也给他送水……爱如潺潺小溪,在奔跑、在流淌。《志愿精神之歌》在片尾,社团的每个人奔跑着践行“I DO”——拾起路旁的一个塑料瓶,扶起一位年迈的老人,捡起散落一地的传单,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,为“星”孩子(自闭症)带去亮光……爱如汹涌大海,在奔跑,在澎湃。“每一个二中人也有自己的梦,用双手传递我们的小小感动,我只想和你携手同行一个梦”与此歌曲相伴的是志愿者在奔跑、在行动,音乐戛然而止之后,“志愿精神,奔跑下去吧,加入我们将志愿传递下去。”两行金色的字跃入眼前,温暖而明亮,与之相随的是“I DO”各种活动场景图片及由此凝聚而成的奖牌——二中年度感动的“人·事”,闪亮永恒。

 《追梦》三个不同专业的艺考生讲述其走艺术之路的艰难历程:父母的不支持(他们认为艺术专业非正途),家庭经济条件不富裕,训练的艰辛……但是他们终于战胜了困难,自信、阳光地走在追梦的路上:学编导的用笔用摄像机记录自己的梦,学音乐的用双手欢跃自己的梦,学体育的用汗水刷新自己的梦……微视频黑白与彩色画面交替使用。三位艺考生为梦想加油时用凝重、深沉的黑白画面,并配以铿锵有力的音乐,触动心弦、震撼心灵。我特别喜欢微视频的一个细节:学音乐的艺考生弹钢琴的场景,双手在钢琴上欢快地“舞蹈”,恰似他们在梦想路上咬定目标,载奔载欣。

 《追风少年》风一样的少年,风一样自由、清新。自踏入高中就立志“自立”,悄悄地“送快递”。同学们都不解他为何像风一样奔跑,直到有一天他的同学接到他亲手送的快递,真相大白。视频的表现手法也是黑白、彩色交替,“立志”部分是黑白片,“行动”部分是彩色片。最喜欢那些跟踪“追风少年”的一班同学,他们神神秘秘地跟,配上幽默诙谐的音乐,这一举动令我们不禁会心一笑。然而,当他们费尽心事却一无所获悻悻归来时,有一学生被告之校园快递马上到。当他发现送快递的就是自己苦苦跟踪的同学……那一刻,同学们面面相觑,空气似乎也凝固了。但却被少年坦然地一笑给打破了,同学愣愣地站起来,怔怔地问:“怎么——是你呀?”

 他很洒脱地说:“我一直在做这份工作,赚点生活费,没跟你们讲而已……以后照顾我生意啊。”那一刻,我在心里暗暗为这位少年叫好:“多阳光的孩子!”

与那些吃用父母的,且盲目与他人攀比的学生相比,“追风少年”让人心生怜爱,更心生敬意。

      《向阳》《奔跑》《Running》等都出自学生之手,作品中散发着青春的力与美,此外出自教师之手的《童年的纸飞机》《追梦》《奔跑的童年》《执着》《微视角,大视野》等作品从“少年科技创新”“学习黄梅戏”“阳光体育运动”“争当小记者”“免费兴趣班”等角度反应了我市基础教育新风貌、新气象。视频中的孩子心向阳光,奋力奔跑,在奔跑的过程中,他们一个个成为自己。

心为火种,点亮生命

        小小的心如火种,我们在点亮别人的同时,其实也照亮了自己。不少作品彰显着为师者的智慧与才情。

 《山不就,我就山》对于性格内向,不爱与人交往,控制情绪能力较差的某“问题学生”,他不愿意走近老师,不愿意走近同学。面对这样的学生,老师没有不管不问,而是走近他,智慧地走近他,“走近他,观察他,换个角度对待他”

——让他当“班务协管员”,让他慢慢地被老师、同学打动,从而改变,奔跑……

 视频解说柔和、饱含真情、饱含哲思。这个故事,让我想起了一位法师的“移山大法”——展示三十年修炼的成果:“山不过来,我就过去”,是的,教育需要为师的“转念”,念头一转,问题学生就不是压在我们心头的“荒山”,而是一座生机盎然的“青山”,那里绿树葱茏,鸟儿啁啾,花香四溢……值得一提的是细节,对于这位问题学生,教师既没有提名,也没让他露脸(拍摄的画面都是背面,没有正面特写)。其间,我们更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深心深情。

 《追梦路上……》一次活动,折射“奔跑”的艰辛;一个诗社,成了传播传统文化的“发祥地”;一次学习,带来一场“革命”。视频采用倒叙的手法,让我们看到了四个意起风发的年轻人为传承经典文化所做的努力,她们像火一样热情,将自己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传递给学生,十里中心学校的学生身着古装,读经典,诵经典,仿佛把我们拉到那朴素、厚重的古代,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变得谦和、温润、儒雅……春风化雨,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的神奇。

 《行者无疆》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?我不知道。但我知道:爱,让一位曾一度陷入苦闷的高中生变得阳光、自信。故事中的老师写留言、与学生的交流、手把手的辅导……那一个个场景,是“人间的四月天”。正因此,这个少年在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,对老师充满感恩之情,对同学充满手足之爱。

  《爱心传递》《奔跑,我们牵手在城市乡村》《乐当山乡筑梦人》《与孩子一起快乐奔跑》《用心发现,用爱浇灌》《丹心一片育桃李》等作品从“爱心捐助”“扎根农村,为学生筑梦”“用心呵护特殊学生”“为校园变化竭尽全力”等角度传递了爱的力量。

世界以痛吻我,我要回报以歌

 奔跑的最高意义,是学会如何在厄运中崛起,如何带着疼痛中成长。52件作品中有不少作品震撼心灵,让人观后“含着泪微笑”。

 《我们的高考之路》“我们是不幸的,只闻花香,听不见鸟语”这是一群为了大学梦想在努力奋斗的聋高二工艺美术班的学生。他们只能用笔、用动作、用表情去交流,但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沮丧。他们如花的笑靥,让我酸楚;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令我震撼。视频没有任何解说,唯有伴着轻音乐的简短、有力的字幕,和与之相伴的学生种种活动:课堂上开心地笑,书桌前孜孜,表达梦想时拼命地打手势……无声胜有声。“于无声处听惊雷”,从中我们听到了他们对生命的呐喊,对梦想的执着追求!

 《独臂挥洒三尺讲台》9岁失去一只手臂,38岁痛失爱子,潜山县梅城中心小学高叶根老师人生可谓“风雨”,但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“坚强”,什么是“执着”,什么是“奉献”。独臂,骑着自行车;独臂,在田间劳作;独臂,在讲台上挥洒;独臂,和孩童们玩耍……他视生如子,将自己一腔热血全部奉献了教育事业。特别感动高老师在遭受人生巨大打击之后,化悲痛为力量,重新走进课堂,没落下学生一堂课……他从教30余来,获奖无数。2013年他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时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朴素的令人心动的一句:“我是一名人民教师,我的工作就是教好书,育好人,我和孩子们一起前行。”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,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。如此,做叶老师的学生,有福了。

 《困境中追梦的男孩》视频以一位少年举着柴刀吃力但用力地劈柴开篇,声声砍柴声似一把把小锤敲打在我的心上。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少年?3岁爷爷不幸病逝,5岁父亲病故,母亲远嫁他乡,他和奶奶相依为命。但苦难磨砺了他,也成就了他,关心体贴奶奶,热爱学习,乐观向上。面对家庭的贫困,他想到了国家的资助,记住别人的好;面对简陋的书房,他道出 “斯是陋室,但惟吾德馨嘛!”面对老师的帮助,他心存梦想:将来也要当一名教师,传递知识、播撒爱心。他脸上淳朴的笑,他演讲时诚恳的话语,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困境少年像像梦一样自由,像天空一样坚强,像大地一样宽容,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汇聚生命的光芒。视频中配乐很有艺术,《二泉映月》《像梦一样自由》等乐曲的介入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 《我要飞》《用心灵的翅膀飞翔》《追梦少年》《暖》《面子歪了,心正了》等作品中的主人翁皆经历磨难,但他们依然向上、向善,读来令人感叹唏嘘,感佩奋发。

 纵观本次微视频作品,整体水平较前两届高,我以为这些地方较以前有进步:一是标题更含蓄  标题是微视频的“眼睛”。 《向阳》《用心灵的翅膀飞翔》《追风少年》《追梦》等标题含蓄、诗意,让人眼睛为之一亮,心生欢喜。二是视角更新颖 优秀的微视频总能敏锐地捕捉新事物、新气象,如:《奔跑吧,志愿精神》《童年的纸飞机》《我们的高考之路》等。三是选材更精心“天机云锦用在我,裁剪妙处非刀尺”好的微视频都会围绕主题精心选材。如:《用心灵的翅膀飞翔》《奔跑吧,志愿精神》《我要飞》等。四是构思更精妙 好的微视频如一篇好文总有好的结构,开篇新颖,结篇韵味悠长,中间有情节、有细节,如:《困境中追梦的男孩》《奔跑吧,志愿精神》《追风少年》等。 五是文辞更发人深省 微视频的解说词不一定都要如诗似画,但一定要打动人心的那么一两句:“喜欢在风中追逐青春的感觉。”“真正的强大,不是来源于奔跑中得到的种种,而是自己原本向往奔跑的心。”“善良根植于每一个心中,每一个人都是善良的存在。”……六是表现手法更丰富 “文似看山不喜平”,微视频亦如此。叙事方式的多样(倒叙、插叙等),黑白与彩色画面的交替,特写镜头与慢镜头运用,恰当的配乐,主人翁自己的解说等手段让微视频赏心悦目,启人深思。如:《奔跑吧,志愿精神》《困境中追梦的男孩》《追梦路上……》七是拍摄技术更接地气,微视频征集的要义在于以叙事的方式“弘扬主旋律,传递正能量”。我期待更多的参赛者随手拍,做到画面清晰、稳定,就好。而不是花重金去请专业人士拍摄,去邀请知名播音员解说。虽然“专业水平”制作出的作品好看,但我以为失去了它评比的最初与最终的意义。八、参与的群体更多元  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加入,这壮大了我们微视频创作的队伍,期待微视频如策划者所愿成为安庆教育的一张名片。

 当然,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。一是无实质内容的学校宣传片还存在  2013年底我市开展首届微视频征集以来,教体局基教科科长方敏多次表示:“教育微视频绝不是那种满汉全席工作总结,也不是花拳绣腿式的宣传片,而是要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小故事来弘扬主旋律,传递正能量,唱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好声音。”但那种无实质性的宣传学校的“宣传片”本届大赛也还有两篇,更有甚者将“微课”拿来凑数。二是对主题内涵的理解尚肤浅  有的作品将教育部门本就不提倡的“中考誓师大会”视为“奔跑”,有的将“通过加大学习强度来提高学生成绩”视为“奔跑”。三是“影集式”的微视频仍存在 个别微视频全是不同活动场景照片的叠加,类似一本相册。

 如果不奔跑,我们不会知道答案。让我们在每段经历中,都能发现更强大的自己。第三届微视频评比,不是终点,第四、五、六……届,微视频征集,在路上。20158月教育部首次向中小学生征集微电影,我市教育微视频征集如今已是第三个年头,有着良好的基础,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。如此,我们更有信心在“微视频(微电影)”路上奔跑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生命,不过是向岁月借来的一段或长或短的光阴。感谢所有的参赛者,你们的奔跑,灿烂了岁月,点亮了生命。感谢活动的策划者,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如此澄澈、美好。奔跑,是对梦想的坚持,我们的奔跑能有多久?直到最初的梦想,变成一生得坚持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:安庆市宜秀区教育局教研室  王亚敏)

学校概况 | 校长寄语 | 联系我们 | 帮助中心 | 版权声明 | 合作联系
版权所有:铜陵市郊区花园初级中学 地址:郊区陈瑶湖镇花园街道北大街
网站备案号:皖ICP备14009334号 技术支持:铜陵企速网络
皖公网安备3407110200011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