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郊区花园初中学子闪亮登场“枞阳腔诗文吟诵”活动
发表时间:2025/10/9 9:23:18 浏览次数:250
郊区花园初中学子闪亮登场“枞阳腔诗文吟诵”活动
10月7日,郊区花园初中804班的严依晨和王慧同学闪亮登场在浮山盛大举行的“枞阳腔诗文吟诵”传统文化活动。
活动伊始,枞阳县诗词学会吴成立会长率先登台,为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枞阳腔的演变历史过程。他从枞阳腔的起源讲起,娓娓道来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、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价值,让在场人员对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认知,仿佛穿梭于历史长河,见证枞阳腔的传承与变迁。
随后,诗词学会的各位会员轮番登场,用枞阳腔深情吟诵诗词。他们的吟诵或激昂澎湃,或婉转低回,将诗词的意境与枞阳腔的原汁原味完美融合,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诗文与地方腔调碰撞出的独特艺术魅力,赢得阵阵掌声。
在活动精彩环节中,花园初中804班的严依晨、王慧同学身着传统服饰闪亮登台。她们以富有感染力的表现,用枞阳腔诵读诗文,展现出青少年对“枞阳腔”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,为活动注入了青春活力,让现场观众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的延续希望。
最后,严依晨还接受了枞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的采访。她分享了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,表达了对枞阳腔这一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意愿。
本次活动由枞阳县委宣传部、文旅局主办,枞阳县诗词学会承办,铜陵市郊区花园初中协办,既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精彩展示,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生动实践。
作为首批10所枞阳腔传承基地学校之一的郊区花园初中,定会将枞阳腔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,让枞阳腔这一文化瑰宝在校园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,为书香校园建设、传统文化传承添砖加瓦。(关工委 程树平)
【资料链接】
枞阳腔,又称吹拨腔,形成于明末清初,是高腔、西秦腔等与本地俚语融合的产物。
“城里通衢曲巷,夜半诵声不绝;乡间竹林茅舍,清晨弦歌琅琅。”曾几何时,古老的枞桐大地,诵读之声不绝于耳,文人学士遍布城乡,通才鸿儒层出不穷。浓郁的耕读乡风孕育出响彻明清的“桐城派”文化中的“枞阳腔”。
2022年5月,枞阳腔(吹腔)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。
2024年,铜陵市正式启动枞阳腔进校园工作,借助 “戏曲进校园”“送戏进万村” 等活动,让枞阳腔在铜陵落地生根,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活态传承空间。
2025年1月8日,枞阳腔(吹腔)进校园传承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十中衡山路校区举行。与会嘉宾为10所枞阳腔校园传承基地授牌。市一中、铜陵中学、枞阳县枞阳镇旗山小学、枞阳县会官中心学校、铜官区东方红小学、铜官区第十中学衡山路校区、郊区花园初级中学、郊区老洲中心小学、义安区顺安中心小学、义安区实验小学命名为首批枞阳腔传承基地学校。
枞阳腔是铜陵本土戏曲文化瑰宝、独特历史遗存。开展枞阳腔进校园活动,不仅能让中小学生了解枞阳腔、感受枞阳腔、传唱枞阳腔,进一步扩大枞阳腔的影响力、增强吸引力,更能鼓励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,加大枞阳腔(吹腔)的传承保护以及传播普及。
学校概况 | 校长寄语 | 联系我们 | 帮助中心 | 版权声明 | 合作联系 | ||
|